李耀辉| 我的无罪案例,竟成了今年法考真题

时间:2025-10-22 作者:李耀辉刑事辩护网 浏览:15 打印

 

2025年法考主观试题中,刑事诉讼法考题案例,竟疑似以我办理的一件无罪真实案例为原型改编的。

 

法考的目标是选拔能够胜任法律职业的人才。而真实案例最能模拟法律从业者在现实中遇到的复杂、充满争议的情境,通过鲜活的真实案例,考查背后的考点,考查考生活学活用法律知识的能力,所以法考从来不是背诵的竞技场。

 

事实上,司法考试/法考的许多考题,都源于真实案例的改编。诸如许霆案”“酒吧迷药抢劫案”“电梯劝烟猝死案”“冷冻胚胎案”“代孕母亲抚养权纠纷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真实事件,并陆续走入法考命题的视野。

 

当然法考题源于真实案例不等于完全照搬真实案例,命题老师往往都会对原始案例进行精心的裁剪与重构,围绕考查目标设计情节与设问,使案例更贴合考点,更具思辨空间。

 

1012日,2025年法考落下帷幕,有朋友说我押中了题,紧接着一位师弟告诉我,法考中有一道题和我做过的一起无罪案例非常相似。我立刻上网找到了考题——果然,无论是案情、涉及罪名、侦查过程,还是被告人的辩解理由、副驾驶证言、侦查实验等关键情节都和我办理的“林某危险驾驶、妨害公务案”高度吻合。该案曾荣获“第八届全国十大无罪辩护经典案例”。

 

师弟还说,去年我在吕中行老师的课堂上分享过这个案例,他当时听得很认真,所以印象特别深。看来,以后真该多回学校和师弟师妹们交流实战经验,为他们的法考之路点亮一束光。

 

法考试题源于真实案例这一特点,决定了法考是一场侧重于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思维的考试。理解这一点,并据此调整学习方法,是通过法考的不二法门。对此,我有两点备考建议:

 

一是重视案例分析的训练。备考不能止步于法条记忆与理论复述,必须投入充分时间,在真实或拟真的案例中锤炼法律适用与论证分析能力。

 

二是广泛汲取各类典型判例。不仅要关注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,也要留意社会热点案件与刑辩律师办理的经典辩护案例,这些常常成为命题的风向标